首页初中作文读《安娜.卡列尼娜》有感_初三作文的作文大全读《安娜.卡列尼娜》有感_初三作文的作文大全

读《安娜.卡列尼娜》有感_初三作文的作文大全


品鉴一部文学瑰宝

——感悟《安娜·卡列尼娜》

高一(2)唐晨韵

与《战争与和平》齐名, 《安娜·卡列尼娜》同样是俄国文豪托尔斯泰的巅峰之作,甚至更显得完美无瑕。它虽少了些宏伟壮阔的气息——托尔斯泰已不再拥有往日的创作激情,然而作品中的思想却更显成熟,艺术手法更加精湛,心灵在其中毫无保留地展露无遗。更值得注意的是,托尔斯泰将自己的人格、哲学思考以及人生百态巧妙地融入了故事的脉络之中。

《安娜·卡列尼娜》巧妙地编织了安娜对爱情的悲剧性追求与莱温对社会出路的探索这两条主线,以其为轴,小说从都市到乡村,从婚姻家庭、经济状况、政治面貌到道德思想,铺陈开一幅错综复杂的关系图谱。

相较于《战争与和平》中青年诗意的抒发,此作中关于爱情的描绘更显激烈、肉感且专横。主导小说的宿命论不再是神明般的存在,而是疯狂的爱情。当安娜与弗朗斯基陷入爱河,爱情的光辉——“那非同喜悦之光,而是夜幕下火灾的骇人光辉”照亮了安娜。这股力量让这位理智的女性充满肉欲,直至她的心灵破碎。接近安娜的人,无不感受到她那魔鬼般的魅力与威胁。在情节的推进下,强烈的情欲将安娜的道德防线彻底摧毁,她的真诚与勇气逐渐瓦解,直至她在精神的堕落与自省的痛苦中走向绝境。

“我保留着报复之权”,上帝如此说……

这是一个被爱情炙烤的灵魂的悲剧,一幅被托尔斯泰以深刻笔触细致描绘的画卷。

小说的深远意义不仅体现在安娜的悲剧和当时俄国社会的风貌——沙龙、军官俱乐部、舞会、剧院、赛马场上,更在于托尔斯泰以讽刺或激烈的笔触,对当时社会的虚伪、道德谎言和罪恶进行抨击。他向整个社会宣战,揭示其对真实情感的迷惑和对心灵活力的扼杀。在陈腐的社会风气中,死亡突然带来一道光明。在安娜的悲剧面前,连冷漠的加列宁也被感动,透入了一丝爱的光辉。

书末,莱温在死亡的影响下也得到了升华。他曾在信仰与怀疑之间徘徊,但在农场劳作与农人的交谈中找到了心灵的指引,体会到了理智与情感的冲突。最终,他选择了心灵的指引,重归平静。

“理智未曾启示我;我所得知的,皆源于心灵的启示。”

《安娜·卡列尼娜》,若细细品读,便能体会其如史诗般的伟大;若仅将其视为批判资本主义的工具,那对作品本身及托尔斯泰无疑是种亵渎。